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四十六章 鬼頭大刀

關燈
馬燧字洵美,汝州郟縣人,時年三十四歲。

貌似霍仙鳴對於此人頗為倚重,並且近乎喋喋不休地向李汲介紹對方的傳奇經歷。據說這馬燧也是名門之後,世代顯宦,其父曾經做過嵐州刺史、幽州經略使,因此他是在東北地區長大的。

安祿山豎旗反叛,發兵南下後,命舊日平盧副使賈循擔任留後,駐守範陽,馬燧就偷偷跑去游說賈循反正,賈循雖然首肯,但計議未定。很快安祿山便聽聞風聲,遣親信韓朝陽返回範陽,誘捕賈循,將之勒死,並滿城搜捕馬燧。馬燧急奔西山,被隱士徐遇所救,旋自小路逃往平原;平原失守後,他又逃到魏郡,魏郡失守後,逃歸家鄉。

至德二載,李亨在靈武開科取士,馬燧雖然不中,卻得到宰相張鎬的薦舉,被授予左監門衛兵曹參軍事的虛職——因為十六衛都只剩下零星的空架子啦,壓根兒就沒有兵——繼而新設“殿前射生”,命為錄事參軍事。

左右英武之成軍,構架基本上全都是馬燧搭起來的,其實他才是兩軍的核心人物,竇、霍二宦不過空降長史罷了。因此二人皆不敢以上官的身份欺壓馬燧,相反,待之甚厚,倚之甚深。

只不過,後來私底下,竇文場跟李汲透了底了,說這馬燧之所以在張鎬罷相後還能得到皇帝的信任,傳言是暗中給李輔國送了禮……所以他跟咱們,未必一條心哪,此前我等不得不敷衍他,如今李參軍你來了,終於可以與之相拮抗啦——起碼你得先幫著我把左軍給牢牢地抓在手中!

李汲初來乍到,情況尚且不明,所以習慣性地仍裝粗胚,他在酒席宴前對馬燧拱手說:“我是粗人,但知沖鋒陷陣,不怎麽懂得官衙文書,還須馬參軍多多指教了——足下既曾應舉,文采必是好的。”

馬燧也表現得很熱情,說:“足下謬讚了,仆若有文采,如何舉而不中哪?今天下有事,社稷動蕩,大丈夫自當建功於代,以濟四海,豈能孜孜而為一儒生哉?仆雖也曾讀兵書,習弓馬,卻未曾上過前陣,籍兵按圖,終屬空談——還需破蕃之‘李二郎’指教才是。”

李汲對馬燧的第一印象頗佳,主要就在於“大丈夫自當建功於代,以濟四海,豈能孜孜而為一儒生哉”那句話,覺得對方可能跟自己是同一類人。

其實以李汲的天賦,憑借前世的學問、見識,完全有機會去讀書應舉啊——話說一共就那麽幾部經典,能有多難?進士不易中,難道明經還考不取嗎?且唐朝士人年近二十方才就學的比比皆是,普遍得三十歲以後才有應科舉當官的機會。所以李泌才會勸說李汲,你跟我歸隱衡山,苦讀十載,必能中舉……

然而一方面這具強悍的軀體若在書齋中逐漸消磨,實在可惜,另方面國家有難,百姓流離失所,千村寥落,萬戶蕭條,光靠讀書進學,甚至於皓首窮經,對社會能有多大益處?大丈夫逢治世則謀相,遇亂世則謀將,才是正途啊——馬燧之言,深合我心。

左右英武軍除錄事參軍外,還各有三名參軍在職,分別是:倉曹而兼騎曹、兵曹、胄曹——都屬於文官系統。武官則是所謂的“四色官”:司階、中候、司戈、執戟,按照北衙諸軍定額,本該各有十六名,但目前左右英武軍額不過各千人而已,根本用不上那麽多將吏,故而只有司階一、中候一、司戈二、執戟二,兩軍總計十二員罷了。

這就是整個軍隊的指揮系統,其下長上、校尉、旅帥、隊頭等等,就沒有資格跟著一起吃接風宴啦。

其後,李汲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,熟悉本職工作。其實錄事參軍事職如其名,完全是個坐辦公室的官兒,負責輔佐長史,指導諸曹事務,管理和考核檔案、賬目——基本上就是薛邕那票人還沒正式加入隴右幕府之前,他幫忙楊炎管的那攤子事兒。

實話說,這工作並不對李汲的胃口,好在千人之軍,相關事務並不繁冗,且作為禁軍主力,物資也無匱乏之虞,他每日坐衙一兩個小時,就能把公事基本上辦完了,可以跟竇、霍二宦或者馬燧及諸參軍喝水閑聊。於是等到第一次休沐之日,李汲便特意去拜訪了李棲筠,拉近情誼,並且打探朝中動向——那個同名的李寡言還住在李棲筠府上,刻苦攻讀。

他具體哪年再去應試,還得等李棲筠發話。看李棲筠的意思,打算磋磨李寡言到不惑之年。

再歸衙署,處理公務,接到胄曹報上來一份文件,請求向兵部申領兵器,沙汰陳舊。李汲看了,心中微微一動,便問那送文來的小吏:“就中所求,都是軍中制式兵器,則若欲求特殊之物,該走什麽程序哪?”

那小吏很精明,當即明白了李汲的用意,叉手回稟道:“參軍自可添上一兩樣自身需用之物,說明形制、重量,只要數量不多,兵部慣例不會駁回。”

“往日這類公文送去,與誰交接?”

“先行文庫部,由郎中或員外郎核準、批覆,轉衛尉寺,下武庫署,由武庫令或丞撥給……”

李汲心說這程序還挺覆雜嘛,我可不耐煩跑那麽多地方。於是便招招手,命那小吏近前來,直接詢問道:“我欲自打一件兵器,不但非軍中制式,且當代……幾乎無有用者,必須我親自吩咐匠人,又該怎麽做?”

小吏回答道:“如此,則不宜經衛尉寺武庫署——衛尉寺並沒有自家的工匠、工坊,都是各坊制械,匯聚於寺。京中自造軍械處,在軍器監,下設弩坊、甲坊二署,其中弩坊署制矛槊、弓矢、排弩、刃鏃等,甲坊署制甲胄、皮繩、筋角等。

“參軍要新軍械,當先呈報長史,批覆歸檔,然後行文軍器監——倘若信得過小人,可向小人分說明白了,小人去辦。若恐小人不能領會參軍之意,便只能親往相求軍器監了……”

李汲笑笑:“並非信不過你,但那兵器,我也只是粗明其形狀而已,還須親自與匠人研討,加以損益,或者可用……”

於是轉過臉,便向竇文場申請打造自用的兵器。竇文場好奇地問道:“長衛要的兵器,必定是沈重、鋒銳的,如何形制,可能先透露一二麽?”

——雖然是上下級關系,竇文場卻並不敢直呼李汲的名諱,整天李參軍長李參軍短的,李汲聽著不舒服,幹脆便請他稱呼自己的表字了。

李汲回答說:“想打一柄大刀……”旋即取來紙筆,大概齊畫了個樣子給竇文場看。

他所畫之刀,身長三尺,寬且四寸,背厚八分,刃做弧形——其實就是後世很常見的鬼頭大刀的形狀。

還是在數月之前,李汲率領假冒回紇騎兵的神策軍將士沖突吐蕃軍築於鄯城城南之壘,以橫刀劈砍木柵,覺得不是很方便發力,乃生奇想。根據他那條時間線上的冷兵器發展進程,騎兵用刀將會逐漸從直刀轉化為彎刀——當然啦,彎刀早就有了,但在中國盛行得相對要晚一些——這是因為直刀刺、斬兩便,但對於抹殺方面,效率不如彎刀,而當重甲逐漸不行後,騎兵以揮刀抹殺,使力更為便捷。

然而一般的騎兵用彎刀,都是雁翎刀,唯李汲仗著自己力氣大,覺得鬼頭刀背厚身寬,抑且沈重,或許耍起來將會更得心應手一些吧。只是他前世雖然研究過古代兵器,對於鑄造技術和力學原理卻懵然無知,所以必須得先跟匠人溝通了,聽取專業人士的意見才成。

此前在鄯州,他也曾經提出過類似要求,卻被工匠們一口給否決了。因為沒人打造過彎刀,甚至於雖知有此物——西域某些部族是用彎刀的——卻連見都未曾見過,哪敢輕易試制啊?乃紛紛托辭說自己沒經驗,技術也非上乘,建議李巡官還是有機會到兩京去訪尋名匠制作吧……

李汲被迫暫將此事拋諸腦後,直到今天坐衙,接到討要兵器的公文,這才又想起了此事來。

當下畫出圖樣,竇文場瞧了老半天,莫名所以——我知道這是刀,但類似形制,連聽都沒聽說過……看起來,將兵果然不易,我還需要多加學習才是啊。他提不出絲毫意見來,只能恭維李汲:“此刀如此厚重,也唯有破蕃之‘李二郎’才能使得動了!”

隨即表態,說我批了,你回去歸檔即可——“不必與軍器監打交道,我識得弩坊令,私信一道,命他領長衛去往匠坊便可。”

軍器監弩坊署的長官弩坊令是正八品下階的文官,比李汲只低一級,但實際身份卻天差地遠——禁軍參軍,豈是外朝小吏可比啊?再加上還有竇文場的私信,而且信中寫得明明白白,乃是“破蕃之李二郎”訪求一刀,那又豈敢推諉?

竇某並非普通禁軍長史,他是宦官啊,是天子近信;李某也不是普通禁軍參軍,其名聲如今哄傳兩京,誰不敬服?左右不過求一刀而已,哪怕索求排弩,索求甲胄,我也必須得大開方便之門哪。

哦,可惜甲胄的制作,不歸我管……

李汲是第二天一大早,先跟左英武軍衙署報了個道,然後便跨馬直奔皇城,去拜見軍器監弩坊令。弩坊令熱情無比,奉水送湯,等問清楚來意,也讀過竇文場的書信後,當即動身,領著李汲前往兵器作坊。

弩坊署下屬四家兵器作坊,都在城南安化門外——因為必須就近取用永安渠或者清明渠的水——弩坊令一進作坊,便命喚“老黃”前來。

這個“老黃”,據說是最擅長打制兵器的工匠,李汲還以為是條六尺大漢,或者五旬老者,孰料來到面前行禮,竟然是個年輕人,身高不過五尺四寸——擱後世也就一米六出頭——娃娃臉,短髭須,看四肢倒是頗為粗壯,皮膚也粗糙,但跟自己心目中的鐵匠,感覺還差了不少的距離……

弩坊令介紹說:“老黃在本署,聽命已然三代了,即便他自己,打鐵鍛刀,也有三十多年的經驗,二郎盡可放心,需要何等樣刀,都可吩咐他。”

李汲聞言嚇了一大跳,忙問:“未知足下年齒……”

那老黃挺憨厚地笑笑:“草人一個,當不得‘足下’二字——小人八歲從父鍛刀,如今虛長四十一春。”

李汲心說不會吧,我還以為你頂多三十歲……都一樣是娃娃臉,話說再過二十年,我也能顯得這麽少性麽?不由得摸摸頷下濃須——或許到那時候,我也得跟這老黃似的,先把胡子給刮一刮,修薄一些……

於是大致描畫出鬼頭大刀的簡圖來,問那老黃:“如此等刀,可能打造麽?”

老黃擰著眉頭,盯著圖樣,端詳了好一會兒,這才緩緩說道:“此刀形制,好生怪異,仿佛將安西胡人的彎刀加厚加粗好些倍……除非勇士,否則怕是使不動啊……”

弩坊令喝道:“你只說能不能打造便是。”一指李汲:“這是鄯城單騎破蕃的李二郎,當世第一勇猛之士,有什麽沈重的器械,他使不動?”

老黃聞言,頗為吃驚,不由得上下打量李汲:“原來李二郎……是文官麽?!”

弩坊令一拍桌案:“李二郎文武皆能!到底你能不能打造此刀啊?”

老黃囁嚅道:“刀便能打,只是不好用……”隨即朝李汲一叉手:“小人聽聞,若非李二郎輔佐齊王殿下驅逐蕃賊,或許連西京鳳翔都會化作焦土,則能為李二郎打造兵器,實是小人三代修來的福氣。若是旁人,但有命便打造了,無須多言;既是李二郎,小人有幾句忠言,不知可肯垂聽否?”

李汲擺手阻止了弩坊令再插嘴,隨即表情誠摯地朝老黃還了一禮,說:“我也是臨時起意,打造此刀,尚不知是否趁手,正要咨詢專精之士——還望不吝賜教。”

老黃道:“草人哪敢當個‘士’字?但於這打造軍器麽,倒是腆著臉,可以承一句‘專精’。不敢欺瞞,此刀看似厚重,其實用來斫甲,未必強過斧鉞,刀終究是刀,只能劈劈輕甲,或者重甲縫隙。李二郎要殺蕃賊,還當用長槍大槊為宜啊……”

李汲道:“此刀我想步下使用……”

老黃道:“戰陣之上,一騎破十步,堂堂李二郎,必有良驥可乘,何必要下馬步戰?若是當作失馬後的備用,此刀又太粗大,佩之不易啊。”

李汲尚未答言,旁邊兒的弩坊令也開口了:“我還當二郎用此刀,預備將來馬上破賊,若是步用……實言相告,君如今在宮中當值,不易佩此榔槺之物……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